当前位置:

让诗词之花开遍三湘四水

作者:佚名 编辑:李庆石 2017-02-28 18:51:54
时刻新闻
—分享—

  近年来,省诗词协会紧紧围绕省政府“文化强省”建设的决策部署,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广泛开展诗词创作、交流、传播和创建“诗词之乡”、“诗教先进单位”等活动。目前,全省有常德、衡阳、岳阳、湘潭和湘西5个市州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中华诗词之市(州)”、浏阳等28个县市区被授予县级“中华诗词之乡”,省诗协个人会员达2600余人、团体会员141个,诗词和诗词爱好者达10万人以上,有力地推动了诗词文化的发展,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主旋律,汇聚正能量,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抓精品创作,弘扬传统文化。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是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意象来高度集中表现社会生活和人们精神世界的文学形式,具有很强的现实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要传承弘扬这一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关键在多出作品、多出精品。近年来,省诗词协会按照党的文艺方针,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以广大干部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为基本素材,以《湖南诗词》等诗词刊物为创作园地,紧跟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发展变化,大力推进诗词创作“精品战略”,积极组织广大诗词爱好者开展诗词创作,热情讴歌国家改革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和我省经济社会建设的巨大进步,特别是在抗震救灾、喜迎奥运、庆祝建国60周年、建党90周年,以及迎庆党的十八大、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等重大活动中,创作出了许多优秀作品,爱到广大读者好评。在近几年的全国诗词大赛中,我省获奖作品之多、等次之高,均居全国前列。同时,省诗协还编辑出版了《抗战诗抄》、《湖南当代诗词选》、《张家界旅游诗词选》、《黄兴颂》、《袁隆平颂》、《伟哉公仆》、《华夏廉风》、《韶峰颂》等大量诗词专集,在读者中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二、抓阵地建设,融入大众生活。为使诗词文化深入生活、走向大众,我们积极推进诗词文化普及工作,率先在常德市创建“诗词之市”实践中推出诗词“六进”活动(进校园、进农村、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旅游景点),取得了很好成效,其做法在全省全国得到推广。湘西自治州领导在创建工作中坚持“三带头”,即:带头重视支持,带头写读填词,带头把诗词文化融入文化强州战略,使湘西的诗词文化百花齐放,与奇山秀水争奇斗艳。安乡县人大机关在诗词机关中,十年如一日,坚持每月开讲一堂诗词课,每周举办一期诗词墙报,全机关72人,95%的干部经常参加诗词活动。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诗词育人”作为厚德博学、治校育人的重要理念列入教学。浏阳市和汉寿县成产“校园诗教领导小组”,由点带面推进诗词进校园,多数校园出现了诗碑林立、诗声朗朗的动人局面。实践证明,开展诗词“六进”,是传统文化回归大众和满足人们多元文化需求的有效举措,有力地促进了“诗词之乡”的创建和诗词文化的繁荣发展。

  三、抓载体建设,形成文化名片。抓好诗词载体设施建设,是建设“诗词之乡”和“诗教先进单位”的必要硬件,也是传承诗词文化的重要形式。这些年,为加强诗词载体设施建设,大力营造良好的诗词文化环境,省诗词协会积极协调市(州)和县两级授牌单位,多方筹资兴建一大批高水准高品位的诗墙、诗碑、诗廊、诗亭,成为各地新地旅游文化名片。除闻名中外、入选吉尼斯记录的常德诗墙外,还有岳阳楼诗词碑廊、长沙杜甫江阁诗廊、衡阳回雁峰公园诗碑、南岳大庙诗碑、湘潭东方红广场诗碑等诗词工程。泸溪县投入6500万元,在县城沅水之滨当年屈原行吟处,建起了集诗联于一楼的“涉江楼”;吉首市投入300万元,恢复古色古香、充满诗情画意的乾州古城;保靖县投入150万元,在酋水沿岸建起了诗廊。许多乡镇和企事业单位也建起了诗词墙、诗词廊院等。各地在诗词载体设施建设中,坚持纳入经济社会建设的总体规划,紧密联系实际,注意文化与旅游的融入,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四、抓人才培养,奠定发展根基。湖南作为诗词大省,曾经诗人辈出、佳作纷呈。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受物质洪流的冲击和老一代诗人的逐渐淡出,诗人和诗作似乎有出现断层的危险。为确保诗词文化后继有人,繁荣兴盛,省诗词协会不回避、不绕弯,直面问题,大力推动诗词人才培养,通过抓诗教培训、以老带新、下基层开展“编创互动”和各种经验交流与小型创作研讨等活动,积极吸收引导文学新人和文学青年成为诗协会员,开展诗词学习创作,全省诗词人才队伍总数不断壮大,一大批中青年诗人脱颖而出。过去,我省在全国诗词大赛中得大奖的大都是老诗人,现在已基本转为新涌现的中青年诗人,他们挑起了诗词创作的大梁,为我省诗词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根基。

作者:佚名

编辑:李庆石

阅读下一篇

返回双牌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