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皮扬鹰:浅谈村支两委在新农村建设中对非正式组织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皮扬鹰 编辑:李庆石 2017-02-28 18:51:50
时刻新闻
—分享—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生产、生活的水平逐步提高,村容村貌日新月异,农民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需求的个性化特征也越来越显著。新农村建设中以个性化需求为特征的非正式组织类型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这些非正式组织对新农村建设的运作效率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有时甚至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管理、决策的成败。我在乡镇工作多年,认为村支两委了解并正确引导和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效果而言意义重大,在此,我谈一谈粗浅的意见和建议。

  一、充分认识农村社会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客观性

  (1)、所谓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的概念是哈佛大学教授梅奥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它是指企业成员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由于抱有共同的社会感情而形成的非正式团体。正式组织是指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经过人为筹划和设计,并且具有明确而具体的规范、规则和制度的组织。(2)、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客观性。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物质需求只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通过正式组织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而安全、社交或爱情、自尊或受人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等需求更大程度上属于精神需求领域,具有刚性结构特征的正式组织往往满足不了每个成员这些方面的需求。正是为了弥补这些方面的需要,人们便会自发地去寻找在价值观、情趣、爱好、性格等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人进行交流,并结合成具有一定紧密性的团体,由此而产生了以情感逻辑为行为规范的非正式组织。因此,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一样,都是组织的天然属性,其产生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客观必然性。正如松下幸之助先生认为的那样,制造派系是人的本能,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派系”,并且这种派系是很难消除的。综上所述,农村社会除村支两委等正式组织外,非正式组织也客观存在。

  二、全面把握农村社会非正式组织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由于非正式组织是为成员提供村支两委无法满足的某些需求,因而其组织目标与村支两委目标存在着不一致性。因此,非正式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如同一把双刃剑,当其行为在超出合理限度时、或以行政权力强行压制取缔时,就会遭到非正式组织的抵抗,从而对新农村建设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如果正确引导并在合理限度范围内利用它,则会对新农村建设产生一定积极影响。

  (一)非正式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消极影响

  1、制造并传播谣,影响新农村建设正面宣传

  与村支两委的“指令链”传递模式相比,非正式组织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多属于非正式渠道,其传播途径具有隐蔽性和多变性(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可控性)。由于大多是在非正式场合传播信息,传播的内容多为“小道消息”,其内容往往会经过人为加工,真实性有时会大打折扣,甚至出现捕风捉影、以讹传讹、造谣中伤的情况。在真伪难辨的情况下,其他成员往往会信以为真,给新农村建设、管理工作带来不可忽视的危害。

  2、给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带来障碍

  当新农村建设目标与非正式组织的利益不一致时,往往会遭到非正式组织的反对。在很多时候,非正式组织成员往往会牺牲新农村建设的利益去维护他们所在的非正式组织的利益,给新农村建设正常运作带来很大的阻力。实践证明,当新农村建设一些项目触及一些非正式组织的利益时,就会遭到非正式组织成员或明或暗的“顽强抵抗”。如新农村建设中的空心房清除或基础设施建设中占用土地和撤除障碍物很难推行,受到非正式组织(尤其是利益型非正式组织)的阻挠。

  3、挫伤农村其他成员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非正式组织内部遵循的是不成文的、但又被各成员接受的“潜规则”,通常都要求内部成员在立场、观点、目标、行为方式上趋于一致,因而对其内部成员具有潜在的约束力和控制力。若成员不顺从,轻则受其他成员孤立;重则有可能被清除出该非正式组织。如在新农村建设中,那些工作中表现如果过于积极,非正式组织为了自身利益往往会对他施加压力,有时会采取名誉攻击甚至是人身攻击。这样一来,使在新农村建设中工作积极的非组织成员积极性受到抑制。

  (二)非正式组织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农村社会形成和谐的工作氛围。

  村支两委常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完成为制定“规则”和行为导向的准则。因此在满足农民的物质需求和“大众性”精神需求方面有其巨大优势,但在满足农民个性化需求方面常常显得力不从心。而具有积极意义的非正式组织可以增进农民之间的交流,加强彼此之间的了解,从而弥补村支两委在这方面的不足,使农民能够在一个和谐的氛围中工作,最终使其在新农村建设提高了工作热情和效率,达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目的。

  2、有利于缓解农村组织成员的精神压力

  非正式组织能为其成员提供一种友好、认同和相互支持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其成员会产生一种归属感或依附感,并进一步演化为心理安全感。在现代农村社会,由于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工作、生活压力,久而久之会产生焦躁不安等情绪,影响了工作效率,甚至影响成员的心理健康。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通过适当的渠道缓解成员的精神压力。非正式组织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泄压装置”的作用。通过与非正式组织内成员的深入交流,成员的精神压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3、可以激发农民的创新意识

  村支两委成员之间在探讨工作问题时由于存在利害关系而有所顾忌等原因,经常出现会而不议而不决的情况。而非正式组织成员之间由于具有共同语言和非正式的、不受过多约束的沟通渠道,其氛围比较融洽,其成员没有太大的思想压力,会发自内心地进行交流并收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效果,有利于思想上的升华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有效地发挥农村社会非正式组织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村支两委在新农村日常管理工作中只有合理引导、管理,才能使非正式组织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和发挥积极的作用。

  1、正确认识,在新农村建设中区别对待非组织

  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具有客观必然性。因此,村支两委首先要正视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客观事实,辨别出属于哪种非正式组织,针对其特点和影响力采取不同的对策,即实施柔性化和精细化管理。村支两委不能按一成不变的模式来管理非正式组织,而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组织的特点和作用,区别对待,进行灵活的控制。从引导人的角度出发,应该深入调查了解本村非正式组织的性质、成因、结构和核心人物,做到“知己知彼”,从而实现对非正式组织的正确引导,使非正式组织的目标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一致。如对待利益型非正式组织要严密观察和控制,谨防其对新农村建设的破坏作用;对待事业型非正式组织应采取激励措施,为其多提供一些便利条件。

  2、积极引导,充分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作用

  非正式组织具有较强的凝聚力,村支两委对其活动如果采用行政手段硬性干预往往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此时,村支两委应实施人性化管理,从人的合理需求出发,做到善于发现农民需求的差异性,在不违背组织的目标和原则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农民的合理需求。要重视非正式组织中核心人物(通常称之为“领头羊”)的作用。非正式组织中一般都存在核心人物,他们由于才能出众或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等原因而在非正式组织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其言行、态度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许多核心人物号召力很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非正式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因此,在新农村建设、管理中要识别出非正式组织中的核心人物,做好这些核心人物的工作,合理利用其影响力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村支两委人员可以适当参加一些非正式组织成员举行的内部活动,一方面可以使非正式组织成员产生一种认同感和受尊重感;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农民的思想动态,掌握更详尽的信息,为日常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村支两委还可以结合新农村建设目标和非正式组织人员的特点举办一些内容丰富、积极向上的活动。一方面可以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另一方面通过培育、形成、强化、宣传适合本村的组织文化来引导非正式组织,努力使新农村建设的价值观得到其成员的认可和赞同,淡化某些非正式组织的消极影响,新农村建设的凝聚力就会相对增强。

  3、有效抑制非正式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消极作用

  如上所述,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超出合理边界时就会对新农村建设产生消极影响。例如,当新农村建设进行革新或推进新的措施时,非正式组织成员如果认为与其利益不一致,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有时甚至会采取一些破坏性行为抵制这种变革,给新农村建设的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因此,村支两委人员要善于发现非正式组织中的不良倾向,及时处理,防止不良倾向在组织内蔓延。其成员如有违反村规民约的行为,轻的可以及时指出并讲明危害,严重的要适当惩戒。对于那些造谣滋事、煽风点火、蛊惑民心的“害群之马”,要坚决予以清理。


  

作者:皮扬鹰

编辑:李庆石

阅读下一篇

返回双牌新闻网首页